{{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你是否曾經沒來由的胸悶、心悸、頭痛、暈眩、疲倦、失眠、便秘、呼吸不順、手腳發麻、喉嚨異物感…等等?去看了醫生卻檢查不出疾病,其實這樣的情形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最常聽到的精神官能症,舉凡全身上下的不適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之一。由於不適症狀大多被認為是輕微可以忍受的程度,許多人即使受到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卻也不知道是否能夠尋求檢查與治療,甚至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都不是很清楚,面對壓力是現代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但如何透過自身能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也是大家應該要重視的問題。
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套神經系統,負責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如心跳、呼吸、消化、體溫、血壓等,即使我們睡覺、放空,它都不斷地在自動運作,確保身體維持平衡。
而人體的神經系統分為兩個部分,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一般所說的自律神經系統是屬於周圍神經系統中的其中之一,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正常來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能相互搭配使身體穩定平衡、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
自律神經失調就是這兩種神經系統的運作不正常,導致人體多個部位的機能出現異常。現代人大多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種種過度的外在刺激就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
•交感神經:幫助身體進入『專注、亢奮』的狀態
•副交感神經:幫助身體進入『休息、放鬆』的狀態
自律神經失調最主要的原因與長期壓力有關,也有可能因為疾病、作息不正常、飲食不正常、更年期到來等種種原因,綜合累積起來才導致的。若是一個人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沒有適時抒發壓力、自我調解,就容易造成身體失衡。
•個性急躁
•愛擔憂者
•容易緊張
•抗壓性較弱
•完美主義者
•高壓生活形態
•混亂作息
•生活模式改變
•女性生理期前後
•懷孕及哺乳期
•更年期
心跳加快、心悸、血壓偏高
容易出汗、手腳冰冷
肌肉僵硬、肩頸痠痛
頭痛、頭暈
腸胃蠕動變慢(便秘、脹氣)
失眠、淺眠、易醒
容易焦慮、緊張、情緒起伏大
精神容易疲倦、嗜睡
血壓偏低、心跳緩慢
手腳冰冷
腸胃蠕動過強(易腹瀉)
對壓力的適應力變差,容易感覺無力
運動能使大腦分泌腦內啡,帶來愉悅感並可轉移注意力幫助排除壓力,但運動的選擇切記不要過度勞累,像是慢跑、瑜珈、健走、爬山都是很不錯的運動選擇。太刺激的運動可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變的更旺盛。
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減少攝取刺激性的食物及加工食品,並可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及Omega-3的食物。
腹式呼吸方式是用鼻子吸氣,吸氣的時候胸部跟肩膀不會有起伏,想像把氣吸到肚子裡(吸氣後腹部會隆起)再緩緩用嘴巴把氣吐出,多做腹式呼吸可以幫助活化副交感神經,舒緩精神壓力。
睡眠品質不佳包括難以入睡、多夢、淺眠或睡眠時間不規律,都有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惡化。養成規律的作息及營造良好的睡眠空間、提升睡眠品質有助於緩解自律神經失調。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都會有遇到困難及壓力的時候,學習正面思考,多與自己對話是很重要的,找出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例如:培養興趣、旅行、寫日記、參加公益活動…都是不錯的方式。
A:自律神經失調跟憂鬱症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沒有絕對關係,因為:
1. 憂鬱症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2. 自律神經失調不一定是憂鬱症造成
3. 長期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有可能引起憂鬱症
A:不是!它是一種身體調節失衡,通常與壓力、作息、生活習慣有關,屬於可逆、可調整的功能性問題。
A:多數輕度可透過生活調整改善,若已影響到生活品質,醫師可能會短期開立安眠、抗焦慮或放鬆肌肉的藥物,穩定後可逐步減藥。
A:若有持續心悸或頭暈,通常會排除甲狀腺、心臟問題,再透過心率變異 HRV 檢測或心理測評了解自律神經狀態。
項目 | 有 | 無 |
---|---|---|
經常感到心悸或心跳快 | ☐ | ☐ |
睡眠品質差、淺眠易醒 | ☐ | ☐ |
手腳易出汗或冰冷 | ☐ | ☐ |
容易頭痛或頭暈 | ☐ | ☐ |
腸胃容易脹氣、便秘或腹瀉 | ☐ | ☐ |
經常肩頸僵硬 | ☐ | ☐ |
情緒起伏大、焦慮煩躁 | ☐ | ☐ |
無法放鬆,腦袋很難關機 | ☐ | ☐ |
自我檢測若你有 3 項以上是「有」,表示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建議優先從生活調整做起,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到日常生活,如:
建議尋求家醫科、心身醫學科或身心科協助,必要時透過檢測儀器(如心率變異 HRV)與專業治療,搭配藥物或心理治療找回平衡。
糙米、燕麥、全穀雜糧
深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
B 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調節生理機能。
鮭魚、鯖魚、秋刀魚等深海魚
核桃、亞麻仁籽、奇亞籽
Omega-3 脂肪酸可降低發炎,有助情緒穩定,幫助神經細胞運作順暢。
堅果(杏仁、腰果)
南瓜子、豆類、全穀類
鎂是天然的放鬆礦物質,幫助維持心臟、肌肉及神經正常功能。
牛奶、優格、豆漿
火雞肉、雞胸肉、香蕉
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快樂荷爾蒙)的原料,有助穩定情緒、提升睡眠品質。
咖啡、濃茶、能量飲料
會刺激交感神經,容易心悸、焦慮、睡不好。
糖果、甜點、油炸零食
血糖波動大,會增加神經系統負擔,情緒更容易起伏。
小酌可暫時放鬆,但長期會干擾睡眠結構,反而更容易影響自律神經恢復。
過辣、重鹹、刺激性強的調味料
可能加速腸胃蠕動,對本來腸胃功能敏感的人會更不適。
營養師提醒:「吃對食物」不是立即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特效藥,但它能幫助身體更好調節、修復,搭配規律作息、深呼吸、適度運動,效果會更好。
自律神經就像身體的隱形司令塔,失調不代表生病不可逆,關鍵在於生活習慣、日常飲食、情緒管理與適度求助。學會適時給自己按下暫停鍵,讓身體找回自然的平衡。
參考資料:
1.Goldstein, D. S. (2019).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doi:10.3389/fnins.2019.00001
2.Thayer, J. F., Åhs, F., Fredrikson, M., Sollers, J. J., & Wager, T. D. (2010). A meta-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s a marker of stress and health.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3.Research, 69(4), 289-295. doi:10.1016/j.jpsychores.2010.01.011
3.Pizzoli, S. F. M., Marzorati, C., Gatti, D., Monzani, D., Mazzocco, K., & Pravettoni, G. (2021). A meta-analysis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Scientific Reports, 11(1), 6650. doi:10.1038/s41598-021-86149-7
4.Lopresti, A. L. (2019).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wound healing: Implications fo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wound care. Nutrients, 11(6), 1535. doi:10.3390/nu11061535
━
首創【減法保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