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現在的人追求健康,覺得要戒糖飲食是王道,但你真的清楚糖與醣的差別嗎?在戒糖飲食中,會不會你其實陷入了隱形糖的迷思之中了呢?讓郭師妙營養師帶你拆解關於糖的秘密!
用花生厚片加小冰奶開啟新的一天,午餐泡菜鍋貼,搭配酸辣湯,再來杯半糖珍奶,晚餐來去夜市,慰勞今天的辛苦,QQ的地瓜球先來一份,蔥抓餅加辣,接著雞排外加綠茶多多收尾,完美的一日三餐,是否也是你的寫照?
你是否曾想過這樣的飲食中,攝取了多少糖分?研究發現,現代人每日的糖分攝取遠超過健康建議量。除了熟知的糖果、餅乾和甜點,容易忽略的還有飲品中的隱形糖。每一瓶飲料、優酪乳甚至是「健康飲品」,都可能含有大量糖分,這些都會讓你陷入隱形糖的迷思。
許多人常將「糖」與「醣」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它們有所不同。
醣(Carbohydrates):是碳水化合物的總稱,許多食物中都含有醣分,像是奶類、蔬菜、水果、全穀雜糧,差別在含量多寡。吃進這類「醣」通常不會立刻感受明顯甜度,必須經過唾液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才會被腸道吸收。
糖(Sugar):指的是精製糖,舌頭一接觸便感覺甜味,食用後迅速吸收並直接使血糖上升。包括單糖和雙糖,如砂糖、黑糖、果糖、蜂蜜等,常常被額外添加於飲料、蛋糕、餅乾等食品中,因此稱為添加糖或精緻糖。這正是營養師特別提醒大家應該控制攝取的糖分。
糖上癮並非空穴來風,許多行為其實與過多的糖分攝取有關。檢視看看,你是否有糖上癮的徵兆:
1.壓力大時,會想吃甜食來慰勞自己,讓自己感覺舒服。
2.常感覺疲倦,並通過吃糖來快速提神。
3.不喝含糖飲料或甜食時,會感到焦慮、情緒低落。
4.餐後總習慣性地吃甜點。
5.每天或者一周數次的含糖飲品,包含含糖咖啡等。
6.即便沒有飢餓,也會想吃甜食。
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上這些行為,該是時候檢視糖分的攝取量了。
長期攝取過量糖,可能導致「糖上癮」現象。糖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感覺愉悅,也會讓我們越來越依賴甜食,形成惡性循環。研究顯示,過度攝取糖分可能會影響血糖穩定,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總是含糖飲料不離手的你,也可能導致肥胖、蛀牙、青春痘、皮膚老化、內分泌失衡、增加血中尿酸、骨質疏鬆、影響生殖功能、增加罹患痛風機率。而這只是生理上的問題,更不用說心理的影響更是遠大,糖上癮容易情緒不穩、增加憂鬱狀況、學習與專注力下降、影響食慾、影響睡眠等。過量的糖就像開著一台失控的列車,高速衝撞你的健康!
在減糖過程中,聰明的你或許會記得避開手搖飲、碳酸飲料,但卻可能忽略一些看似健康的飲品,讓隱形糖悄悄超標。尤其是標榜「健字號」的優酪乳、養樂多、運動飲料,甚至是一些植物奶,糖含量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
常見高糖飲品陷阱:
機能乳酸飲:像是優酪乳、乳酸飲等,雖然宣稱含有益生菌,甚至有些品牌強調低糖、少糖,但實際上這類飲品,糖含量仍然偏高。
蔬果汁、綠拿鐵:追求健康每天一杯蔬果汁、綠拿鐵,或許標榜無添加人工色素或香料,但卻含大量果糖或是額外添加所謂健康的糖(蜂蜜等),加上缺乏纖維質,一杯蔬果汁的糖含量可能與含糖飲料不相上下,對血糖影響不小。
機能飲、運動飲料:許多人認為補充這類飲品對身體有益,實際上其糖含量可能高達5顆以上的方糖,有些品牌的含糖量甚至與一罐可樂相當。你可能希望這些飲品能舒緩運動後的疲勞或增強健康,但事實上卻可能適得其反。
植物奶、穀物飲:燕麥奶、杏仁奶或是薏仁漿、糙米漿等,這些容易當作早餐健康飲品的來源,但部分品牌會額外添加糖,對身體的好處也可能大打折扣。
早在2019年,世界醫師會就發表聲明,強調攝取含糖飲料對營養的威脅。含糖飲料會導致熱量增加,但卻無法提供特定的營養素,結果可能導致不健康的體重增加,進而增加各種疾病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糖分攝取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最好控制在5%以下。也就是說,一個正常成年人每天的糖分攝取量應該不超過約25克(約6茶匙)。
無痛減糖其實並不難,只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多建議攝取白開水或無糖茶,來替代含糖飲品。不僅能保持身體水分,還有助於維持健康。另外,避免空腹時飲用含糖飲料,減少身體對糖的上癮。
營養標示中的「糖」通常是總糖量,包括天然糖與添加糖,並且學會識別不同的糖分名稱,如高果糖玉米糖漿、麥芽糖、濃縮果汁、液態葡萄糖、果糖等。若每100ml糖含量超過5克,就要特別留意。
不需要一開始就完全戒糖,可以慢慢減少糖的攝取量,讓味蕾逐漸適應。試著從頻率與份量改變,例如每天攝取含糖飲料降低每周2-3次。
原型食物通常較少調味,也保留更多營養素、膳食纖維等,能幫助穩定血糖,並有效減少對糖的渴望,讓身體保持良好狀態。
學會管理壓力,並避免以嗜糖作為情緒的出口。透過尋找其他減壓方法,如運動、冥想或與朋友交流,可以有效減少對糖的依賴,並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減糖不僅要避開明顯的甜食與手搖飲,還要警覺那些隱藏在「健康飲品」中的隱形糖。長期攝取過量糖分可能導致糖上癮,影響身體也威脅健康。透過養成閱讀標示習慣,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確保不過量攝取糖。切記,無論飲品多麼健康,都不能忽略其中的糖分,適量攝取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參考資料:
(1)Malik, V. S., & Hu, F. B. (2022). 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8(4), 205-218.
(2)Sigala, D. M., & Stanhope, K. L. (2021). An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 promoting obesity and health disparities.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10, 39-52.
(3)Yu, L., Zhou, H., Zheng, F., Song, J., Lu, Y., Yu, X., & Zhao, C. (2022). Sugar is the key cause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 Frontiers in Nutrition, 9, 885704.
(4)全聯會國際事務工作小組(2020)。世界醫師會游離糖攝取曁含糖飲料聲明。臺灣醫界,63(2),38-3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7263603-202002-202002250011-202002250011-38-39
本文作者:tenland®營養師 郭師妙
國家高考合格營養師及國家高考合格護理師
專長:營養諮詢/營養教育推廣專業授課/菜單設計/營養分析/健康活動推廣
介紹:擁有超過15年教學醫院與護理之家臨床經驗,除了營養專業外,同時也熱衷空中瑜珈、健身運動,深信飲食與運動,對健康有絕對重要性,想提醒大家,永遠記得健康是第一,也應該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