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番紅花因為價比黃金常被譽為「黃金香料」,數世紀以來,不僅因其獨特的風味與色澤備受珍視,更因其卓越的藥用價值而廣受推崇。
番紅花取自藏紅花(Crocus sativus)的花朵柱頭,萃取過程極為費工,採摘過程只能依賴人工採集,因此成為全球最昂貴的香料之一,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價格上,更在於所蘊含的多種健康益處。
歷史上番紅花曾廣泛應用於波斯、埃及、希臘與羅馬的醫學體系中,現代科學逐步驗證了這些傳統用法,讓番紅花以天然療法之姿重新受到關注,成為具備強大保健功效的植物成分。
番紅花素 (Crocins): 為水溶性類胡蘿蔔素的糖苷酯,是番紅花呈現紅黃色的主要色素來源,被認為是生物活性最強的成分之一[1][3],在體內會代謝為番紅花酸。
番紅花酸 (Crocetin): 是番紅花素脫去糖基後的苷元,同樣是一種重要的類胡蘿蔔素,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2]。
苦番紅花素 (Picrocrocin): 為單萜糖苷,是賦予番紅花獨特苦味的主要成分,也是番紅花醛的前體[3]。
番紅花醛 (Safranal): 是一種揮發性單萜醛,為番紅花獨特香氣的主要來源[3]。
這些核心成分(番紅花素、番紅花酸、苦番紅花素、番紅花醛)共同構成了番紅花的主要生物活性基礎[3],與其多種潛在健康效益相關。
番紅花含有豐富的番紅花素與多酚類,特別是全光譜萃取方式可以保留完整植化素協同作用,幫助健康維持。
研究顯示,每日補充14~28mg番紅花萃取物可幫助入睡。
番紅花中的番紅花醛與番紅花素,可以幫助在面對快節奏社會時,保時放鬆與穩定,維持最佳的生活狀態與品質。
市面上有許多番紅花產品,如何選到真正有用、吃了有效的番紅花?以下4個關鍵,是營養師在挑選保健品時絕對不會忽略的重點:
真正有品質的番紅花產品,會標示出活性成分的含量比例,這類指標成分可幫助你確認產品是否含有足夠活性成分,例如來自西班牙的Saffranat番紅花萃取物,每批定量番紅花素(Crocins)> 7.5%、番紅花醛(Safranal)> 3%、多酚 > 20%,確保每批效果品質穩定。
根據研究建議,每天攝取14~30mg的番紅花萃取物有助於放鬆、幫助入睡,如果產品成分含量過低,即使連續吃一個月,也難以產生明顯變化,選購時請記得看清楚:每顆(或每日)番紅花添加量是否足量!
高品質的保健食品不只在開發時有檢驗,還應該每次生產都做品質控管,確保產品與設計的一致、無污染(如重金屬、農藥等)。
好的保健食品在製造時也應該把食品添加物這個部份一起考量進配方設計中,找出可以不用添加或最小添加的方法生產。
營養師提醒:在挑選優質產品時,可以參考產品外包裝的全成分標示,選擇無添加的產品配方,降低攝取食品添加物的負擔。
番紅花的食用方式多元,從料理、泡茶到補充膠囊都相當常見,不過,要達到穩定情緒與幫助睡眠等保健功效,建議以標準化萃取成分為主。
建議選擇有定量番紅花素(Crocins)與番紅花醛(Safranal)的保健食品補充,例如研究中常用的番紅花劑量多介於 14~30mg/天,通常分成早晚兩次食用。
若作為幫助入睡用途,建議於睡前1小時內補充,搭配安靜環境效果更佳。
在建議劑量下,番紅花安全性良好,但若攝取過量(高於1.5g/天)可能引起:
輕微噁心、頭暈
過敏反應
懷孕早期攝取高劑量恐有子宮收縮風險
雖然番紅花是天然植物來源,但以下幾類族群仍需特別注意:
研究顯示高劑量番紅花可能會刺激子宮[4],懷孕初期應避免使用。
缺乏足夠的安全性資料,建議暫停使用[4]。
如抗憂鬱藥物(SSRIs、SNRIs等),因番紅花的作用,可能會加強藥效或產生交互作用。
對於番紅花過敏者,應避免攝取。
在忙碌又高壓的現代生活中,你值得一份來自自然的溫柔慰藉,tenland®天嵐里物【晚安禮物】,專為晚間放鬆設計,以多重植物來源的SYNFECT™ 配方,不僅有科學定量的番紅花萃取物,同時添加鎂、GABA與珍貴的穀維素,調和內在節奏,助你溫柔入睡。
參考資料
Hosseini A, Razavi BM, Hosseinzadeh H.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Saffron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 2018 Aug;43(4):383-390. doi: 10.1007/s13318-017-0449-3. PMID: 29134501.
Mir RA, Tyagi A, Hussain SJ, Almalki MA, Zeyad MT, Deshmukh R, Ali S. Saffron, a Potential Bridge between Nutrition and Disease Therapeutics: Global Health Challenge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Plants (Basel). 2024 May 25;13(11):1467. doi: 10.3390/plants13111467. PMID: 38891276; PMCID: PMC11174376.
Maqbool Z, Arshad MS, Ali A, Aziz A, Khalid W, Afzal MF, Bangar SP, Addi M, Hano C, Lorenzo JM. Potential Role of Phytochemical Extract from Saffron in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and Protection of Brain-Related Disorder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2 Sep 22;2022:6480590. doi: 10.1155/2022/6480590. PMID: 36193081; PMCID: PMC9526642.
Bostan HB, Mehri S, Hosseinzadeh H. Toxicology effects of saffron and its constituents: a review. Iran J Basic Med Sci. 2017 Feb;20(2):110-121. doi: 10.22038/ijbms.2017.8230. PMID: 28293386; PMCID: PMC5339650.
本文作者:tenland®營養師 Alyssa
國家高考合格營養師
專長:保健食品研發/保健食品教育訓練
介紹:曾為醫院臨床營養師,後至保健食品行業服務,具10多年保健食品開發經驗,熟悉各種保健食品原料與配方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