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每次健檢拿到報告,看到「膽固醇過高」五個字,瞬間感到壓力山大嗎?到底膽固醇是什麼?為什麼會過高?要怎麼吃才不踩雷?有食物可以幫助膽固醇下降嗎?別擔心,讓營養師用輕鬆的方式,帶你一次搞懂膽固醇的重點,從飲食、生活習慣到常見QA,通通整理給你!
膽固醇就是體內的油脂快遞員,任務重要,是維持生理運作不可或缺角色。但如果累積太多膽固醇,就像路上滿滿的快遞車,容易讓交通「大塞車」,對健康產生負擔影響。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很多,包括:
1.飲食中高油、高糖、高飽和脂肪的比例太高
2.缺乏運動
3.體重過重
4.長期壓力過高
5.生活作息不規律
6.家族基因遺傳因素
膽固醇過高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都是透過健檢發現。但長期膽固醇過高,會讓身體的運作效能下降,甚至增加代謝異常風險。許多研究也發現,膽固醇過高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除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更可能讓你深陷中風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提早預防、及時調整,才能讓身體保持順暢運作!
膽固醇並不全然是壞東西,反而是身體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小幫手!適量的膽固醇有很多重要功能,包括:
1.幫助打造細胞外牆,維持細胞結構
2.參與維生素D的轉化,維持骨骼健康
3.合成膽汁的重要原料,有助於脂肪消化
4.協助合成荷爾蒙,維持身心穩定與活力
營養師建議:
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過低也會讓人覺得疲憊、免疫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關鍵是要剛好不超標。
然而常聽到的「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到底是什麼?
像生活習慣糟糕的朋友,喜歡亂丟垃圾,把膽固醇堆積在血管中,造成堵塞。
是血管內的清道夫,負責把多餘的膽固醇帶離開,避免堆積。維持一定的HDL,有助膽固醇的代謝。但即使是好膽固醇,也不是「越高越好」,超過建議範圍仍可能隱藏健康風險(註2)。
總膽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膽固醇的總量,包含HDL與LDL等以及其他形式的膽固醇。雖然總膽固醇可提供整體血脂概況,但就像看考試成績不能只看總分,真正掌握健康風險,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各項膽固醇比例,特別是LDL與HDL的比值,才能做出正確的評估與調整。
1.吃太油、太鹹?
4.抽菸喝酒最紓壓?
2.平常能坐就不動?
3.零食、甜點、含糖飲料天天來?
5.體重或腰圍逐年上升卻不自知?
如果以上這5項你都默默點頭,那就該來檢視生活習慣囉!
想降膽固醇,先從飲食大掃除開始,常見的地雷食物有:
像炸雞、薯條,炸物多半高熱量高油脂,一口接一口膽固醇就超標。
常見於餅乾、派皮、奶精、奶油等,含豐富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也會增加總膽固醇負擔。
香腸、火腿、培根等,除了過量飽和脂肪,還有過多鈉與添加物,都是不利脂肪代謝的因子。
這些食物不只油脂過高、也含過多糖,會增加三酸甘油脂,間接影響脂肪代謝。
想要調整膽固醇,從餐桌改變最實際!從營養師推薦的3大友善食材開始:
富含膳食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可幫助膽固醇代謝。
減少壞的油脂攝取,改攝取好的油脂,像是橄欖油、酪梨、堅果、富含Omega-3的鮭魚,能協助維持脂肪平衡。
富含抗氧化成分和可溶性纖維,幫助脂肪代謝,也能降低體內氧化能力。
你有發現嗎?這些原則其實與「地中海飲食」非常相似,包含多吃原型食物、多樣化的蔬果、攝取好的油脂,並減少紅肉與加工品攝取。吃對食物,就是為健康加分!長期下來不僅能幫助膽固醇穩定,更有助於慢性病預防與健康維持。
很多人一聽到「膽固醇過高」,就開始大買保健食品,要提醒大家:保健食品可以當作輔助,但絕不能取代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如果已經從日常飲食做出努力,但數值還是偏高,這時可以在專業建議下,適度補充以下常見成分:
在發酵過程產生的天然成分,有助調節血脂、降膽固醇,但需留意成分來源是否安全、劑量是否合宜。
常見於深海魚油,能幫助維持脂肪代謝平衡,也有研究指出對三酸甘油脂調節有幫助。
可藉由與膽酸結合,間接幫助膽固醇代謝,排出體外,達到降低膽固醇。
能在體內與膽固醇競爭吸收,因此能降低血中膽固醇。購買前,應確認產品成分、劑量、相關檢驗報告,並且諮詢營養師或醫師,確保與現有藥物不會產生交互作用,才能吃得安心又有效。
要降低膽固醇,從生活習慣改變才是長久之計!以下6個日常行為,簡單做、有效果,讓你離健康更近一步(註3):
減少高膽固醇的地雷食物,增加降膽固醇的好食材。
運動能改善膽固醇,更能提升HDL(好的膽固醇)。
抽菸、過量飲酒都會增加LDL(壞的膽固醇)生成。
肥胖與高膽固醇相關,特別腹部肥胖更容易導致膽固醇異常。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影響自律神經與荷爾蒙平衡,間接造成血脂代謝失衡。
掌握膽固醇變化最重要,早期發現,及早調整生活方式或配合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後續心血管疾病風險。
A:健康檢查報告上都會有建議的參考範圍,一般來說(註5):
總膽固醇最好控制在200mg/dL以下
壞的膽固醇(LDL)建議低於130mg/dL
好的膽固醇(HDL),男性應高於40mg/dL,女性則高於50mg/dL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數值代表什麼,建議找專業醫師或營養師諮詢喔
A:不一定。輕度異常可先透過飲食與生活改善;若數值偏高,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控制。不論是否用藥物控制,都需要持續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
A:紅麴有幫助調節膽固醇作用,但需選擇有品質有保障的產品,且避免與藥物重複使用,服用前應諮詢醫師、營養師。
A:一顆蛋大約含有200毫克的膽固醇,但重點不在單一食物,而是整體飲食的搭配。對於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每天吃一顆蛋通常沒問題;若已有膽固醇偏高的情況,也不需要完全不吃蛋,而是要從整天的飲食結構來評估,保持飲食多樣化、均衡攝取才是關鍵。建議諮詢營養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A:當然有可能!體重正常不代表代謝也正常。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瘦,但內臟脂肪偏高、常吃油炸甜食、久坐少動或作息不良,仍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膽固醇異常無法靠感覺判斷,也不一定能從外表看出來,需要定期健檢,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A:素食不等於低膽固醇飲食!如果攝取過多油炸素食、加工素料,如素香腸、素火腿或其他飽和脂肪如棕櫚油,再加上精緻澱粉、糖分攝取過多,依然可能讓膽固醇升高。關鍵還是在於整體飲食品質,並非吃素者就是高膽固醇免疫者。
A:不建議!膽固醇值會隨年齡、生活變化而波動,今天正常不代表永遠穩定。持續維持好習慣,比短期控制更重要。
膽固醇過高莫驚慌,只要搭配正確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就能穩定掌握脂肪代謝,天天為健康加分。今天開始從餐桌上的一餐一飯改變,現在多用心一點,就是給未來的自己多一點健康保障!
參考資料:
1.Cicero, A. F., Fogacci, F., Stoian, A. P., & Toth, P. P. (2023). Red yeast ri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pid profiles in mild-to-moderate hypercholesterolemia: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15(10), 2288.
2.Franczyk, B., Rysz, J., Ławiński, J., Rysz-Górzyńska, M., & Gluba-Brzózka, A. (2021). Is a high HDL-cholesterol level always beneficial?. Biomedicines, 9(9), 1083.
3.Guo, J., Sun, Q., Wu, C., & Wu, J. (2022). Adherence to lifestyle advice and its 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mong US adults with high cholesterol.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51, 267-273.
4.Schoeneck, M., & Iggman, D. (2021). The effects of foods on LDL cholesterol level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ccumulated evidence from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31(5), 1325-1338.
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血脂異常一定就是膽固醇高嗎? 檢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6360
本文作者:tenland®營養師 郭師妙
國家高考合格營養師及國家高考合格護理師
專長:營養諮詢/營養教育推廣專業授課/菜單設計/營養分析/健康活動推廣
介紹:擁有超過15年教學醫院與護理之家臨床經驗,除了營養專業外,同時也熱衷空中瑜珈、健身運動,深信飲食與運動,對健康有絕對重要性,想提醒大家,永遠記得健康是第一,也應該是唯一。